指导全龄科学学习的好书笔记分享——《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之二

2019-01-29 22:20:47 陈浣洁 146

点亮家庭


文/陈浣洁  点亮家庭心理咨询师、系统家庭治疗师、心灵教练


本书是一群学习专家集体创作的结晶,第一作者施瓦茨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习专家,他亲自讲授“核心学习机制”,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的兴趣,因为人们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学习的原理,从而更加科学地学习。施瓦茨教授和他的团队多年的心血完成此部著作,是从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艺术等)集大成的一本科学学习观的全面性的介绍。

 所有的学习法则按字母排序,26个黄金法则,用6部分的结构来解析。每个版块分为6个部分,1.工作原理;2.原理应用;3.效果;4.如何培养这种能力;5.容易出现的问题;6.好例子,坏例子,还写了小结。书中引用了很多最新的认知科学大小各类研究,多个年龄段的人群,学习的内容从成长任务、书本学习、工作技能、生活技能、认知发展、教学误区等等适用于多种情景。虽然跨了多个学科,但作者文字平实易懂,例子兼顾了各种阅读层次的人群,不失为一本学习科学的专家级科普读物。

我个人认为,对于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应该仔细阅读本书;对于喜欢给自己充电和热爱学习的小伙伴,更应该好好学习此书。特此分享我的个人读书笔记,给大家用做学习参考。

由于内容过长,我将分成4篇摘录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书笔记摘录二:H-M的黄金法则



H 实践体验Hands On——“动”用身体的智慧

实践体验型学习出现在人们亲身体验或亲手操作实物的时候,它能够调动我们在运动感知方面的先天智慧,为抽象的文字与符号赋予真实具体的含义

Ⅰ.实践体验的原理

我们的身体作为一套具有感知力的运动系统,可以用来感知抽象的概念,这一理论被称为具身认知

Ⅱ.如何运用实践体验来促进学习

Ⅲ.运用实践体验能产生什么效果

动手交互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有意义的结构规律;②仅靠一两组实践体验,还不足以让学习者对复杂的抽象关系形成稳定的理解。

Ⅳ.如何运用实践体验的方法

Ⅴ.运用实践体验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生只把数学理解为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对量的大小没有最基本的判断。

·对于11×19,在不进行准确运算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判断其结果更接近50还是200。

·学生不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人们不明白为什么桌子没有(肉眼可见的)形变,也能对桌面上摆放的书提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的支撑力。

使用的范例

·为学习数学概念设计一套强调关键知觉运动特性的实物操作体验。

·设计一套突出以0为中心对称性的整数运算实践。

·给学习者提供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的机会。

·为了介绍力矩的概念,让学习者比较胳膊在不同角度拿着重物的难易程度。


I 想象玩耍Imaginative Play——锻炼认知控制

Ⅰ.想象玩耍的原理

儿童在早期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认知能力的巨大转变,形成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 指的是认知控制的能力,包括把事物存储在脑海中、把其他事排除在脑海之外,以及在不同想法之间转换的能力。发展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形成符号化 能力,也就是能以物喻物。

Ⅱ.如何运用想象玩耍来促进学习

执行功能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孩子的执行功能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们会在与他人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力和冲动欲望。

Ⅲ.运用想象玩耍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想象玩耍的能力

Ⅴ.运用想象玩耍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人们不主动思考,只会被动服从。

·过度规定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们按要求思考、做事。

·上司手把手带着下属做事情,使得员工只会按照老板的指令(外部刺激)行事,不去主动思考工作任务的真正意图(内部刺激)。

·人们被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驱使。

·一部充满了高端电脑特效的动作片让人难有任何想象空间,感官的刺激取代了全部想象。

·孩子们看到糖葫芦就走不动道,太容易受环境刺激驱使。

使用的范例

·让人们在想象时,按照不同行为规范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小朋友在扮演医生时,认真去模仿医生的样子,而不是模仿病患的样子。

·通过成年人来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在和孩子读故事的时候,让家长提出“假如……则会……”的问题。



J 适时讲解Just-in-Time Telling——通过铺垫体验,让讲解更具意义

适时讲解是帮助学习者先铺垫体验,再接受讲解的学习方法。


Ⅰ.适时讲解的原理

有效的知识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如果(if)……”和“那么(then)……”。“那么……”表示的是我们应当采取的行为,“如果……”则设定了触发行为的条件

学习者需要做到两点:①虔诚地学习各领域专家耗费毕生精力所总结出的语言文字,②同时也要了解这些内容擅长应对的问题和应用场景。

Ⅱ.如何运用适时讲解来促进学习

我们首先应帮助学习者积累先前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们将展示有效的“热身活动”应具备的两个要素:①以问题为载体,②指向性精确。

Ⅲ.运用适时讲解能产生什么效果

适时讲解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和用途。

帮助学习者从记忆中挖掘出更多可用的知识。

Ⅳ.如何培养适时讲解的能力

Ⅴ.运用适时讲解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在讲座中感觉无聊、迷茫。

·一位教授在讲授她最精心准备的一门课,然而知识细节太多学生无法一下搞清楚。

·学习者对某项事物的理解非常宽泛,并不精准。

·学生阅读了关于记忆现象的各个类型,但仿佛只学到了“人们形成记忆”这一泛泛的知识点。

·学习者无法活用他们学到的内容。

·学生可以很好回忆起学到的内容,但是却搞不懂何时运用。

使用的范例

·让学生们尝试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关体验。

·生物系的学生们思考如何在不触碰的前提下,把20个橡皮鸭子移动到水池的中央。这会为后面讲解细胞核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如何收集原材料来做铺垫。

·见习教师观看几段视频,了解存在问题的班级,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讲座中介绍的相关解决方案的细节信息(细节决定成败)。


K 知识与创新Knowledge——论述知识学习中的高效与创新

那些“已学会”的知识帮助人们解读分析新信息,而“后习得”的知识则帮助人们打开想象的空间,把以往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高效知识的增长就是新手成为专家的标志。

创新型学习活动让学习者有机会:

·在某个领域中探索并思考其中的结构和延展形式

·深刻感受到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

·沉浸在对错误持包容态度的学习氛围之中

·采取可以激发内在满足感,并减少自尊心压力的愉悦策略

·学习如何用平常心提出假设并寻求反馈

·树立“我能行”的积极态度,持续支持今后所需的适应调整与开拓创新

后期学习并非一定要经过很长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就开启了。这个阶段应当强调对效率知识的培养,这包括:

·观察、阅读,或聆听最优解决方案与理论

·对原理的工作方式及其应用条件形成详细具体的认知

·逐渐强调以效率为目标的锻炼(比如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练习自由回忆等)

·了解同一问题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做到不被表象迷惑

·寻求反馈与指导,不断改良自己做事的方式

·感受圆满完成一件事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的提升


L 倾听与共享Listening and Sharing——协作学习效果好

学习者可以通过倾听与共享来构建彼此间的共同理解,并为潜在的协作学习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Ⅰ.倾听共享的原理

学习者之所以无法协作是因为缺少了如下五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共享注意力、倾听、共享、协调,以及换位思考。

Ⅱ.如何运用倾听共享来促进学习

·关注团体成员的核心诉求

·全体完成才算完成

·提供指导建议,而非代劳

·每人都拥有发言的机会

·尝试了解他人的想法

·乐意为想法解释缘由

·一同制订计划,并把每个人都纳入进去

完美的协作出现在①团队成员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②独立个体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Ⅲ.运用倾听共享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倾听共享的能力

Ⅴ.运用倾听共享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聊,或者干脆走神。

·学生上课无所事事然后开始捣乱,因为他们既不知道该如何解题,也不知道该如何沟通来获取帮助。

·学习者无法意识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漏洞。

·物理系学生知道如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一步一步解题,但却没意识到自己理解中存在的漏洞。在一次小组合作中,经他人提醒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自行车店的一位员工负责调试维修车子,他一直误用了活动扳手来紧固车座的一个螺钉。有一次和同事一起修车,经同事提醒才意识到应该用六角扳手。

·学习者不了解如何同他人合作。

·意见纷争升级成了个人冲突,而双方互不相让,根本听不进对方的意见,未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

使用的范例

·树立合作的行为准则、明确期望值。

·要求团队练习合作的技巧并反思合作的过程。

·选择“能发挥团队价值”的任务。

·任务的目标是为科技馆的地球结构展区设计一套新的展品。任务包括选择要展示的知识点、设计参观流程、制定预算、选择搭建展品的材料等问题。来自不同背景的成员就可以围绕这个任务进行合理分工、通力合作。


M 动手创造Making——在创造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动手创造是一种创作可与人分享成果的学习方法。

Ⅰ.动手创造的原理

创造自主性

培养一项兴趣爱好

Ⅱ.如何通过动手创造来促进学习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满足以下条件都可以促进创造学习:①让学习工具更容易获取,②将反馈与借鉴的机会设计到过程之中,以及③为目标设定和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

Ⅲ.运用动手创造能产生什么效果

实践知识

兴趣和认同

应对失败的心态

Ⅳ.如何培养动手创造的能力

Ⅴ.运用动手创造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对某一话题毫无兴趣。

·学生不理解学习文学的意义。

·学生没有动力接受反馈意见,更不用说设立新的学习目标。

·一名学生说,“不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吗。”

·人们不主动学习。

·一名成年人一闲下来就看电视。

使用的范例

·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先搭建一个电力系统的模型,由此引出发电与电力输送的课程内容。

·设立一个创造者课外兴趣社团,学生可以定期做几个相互关联的创造项目,并分享各自的作品。

·为学习和设计教育科技产品的人创建一个分享平台——参与者可以相互指点并提建议。


科学学习读书笔记之一,点击下面链接:

http://www.family525.com/EPgNnnON/index.php?lang=cn&n=ui_set&pageset=1


作者小传:陈浣洁,现居成都,点亮家庭资深心理咨询师、系统家庭治疗师。微信号:jessiecd ,点击二维码即可找到我哟。

点亮家庭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