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一个生活实践的舞台---姚文辉
作者简介:
姚文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主要从事婚恋情感类、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等咨询,在帮助求助者的亲密关系修复过程中,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完善,为此积累了丰富的成功个案。
同时积极参与各项公活动,走进学校、偏远农村地区、城市社区、企业、受到所服务人群和同行的肯定与认可,个人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实践。
心理剧是什么?科勒曼有不同的定义,如“一种有信仰的神学”“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带有刻苦修行者理想的戏剧艺术形式”“一套具备社会价值观的政治体系”“一种有治疗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无论是信仰,还是哲学或者就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存在的价值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常听说一些大学的校园在搞校园心理剧,看过这些心理剧,也看了发在网上的视频,感觉这只是带有心理学元素的舞台剧,心理剧究竟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一 戏剧满足了我们什么需要
戏剧是人类创立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莎士比亚带给我们的经典段落和台词到现在都让我们感到荡气回肠。经典舞剧《白毛女》最开始以舞台剧形式,深入到群众中演出,即便是极其简陋的舞台,也有很强的代入感,激起了观众的阶级爱憎感情,当时恶霸地主黄世仁扮演者陈强就差点被一个观众开枪打死,这事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伟人在看戏时,也难免被情感左右,有一次毛主席看《白蛇传》,演到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时,不禁泪流满面,演出结束后,领袖上台与演员亲切握手,冷落了那位法海的扮演者。好的戏剧,会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我们会把我们自己的爱恨情仇投射到剧中的角色中,“投射”是我们的一种需要,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依德提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可以从中可以得到一种暂时的精神宣泄。我们在戏剧中也能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补偿,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理智上我们也许知道是假的,我们愿意去相信,是在这个当下满足了我们对爱情的理想和向往,我们生活于两个世界,现实的市俗世界和理想的神仙世界,有一段时光在神仙世界中度过,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戏剧让我们体验到在现实无法体验到的人生,我们能见识不同人和不同的人所经历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一生平凡,一辈子没办法成为英雄和伟人,我们可以在戏剧中走入他们的生活,如同旅行的意义,去到不同的地方的目的,是为看见不同的风景,在观看一出戏剧的过程里,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或许唤醒了深埋于心的梦想,从而确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梦想成真。演员这个职业为何对很多人充满魅力,成为很多人的理想追求,我们不能简单的归因于他们是成名为利,最主要的是他们有机会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人不同的人生,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办法真正从事这一职业,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讲述了一群平凡的人通过一家商业机构的策划,扮演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不可能扮演的角色,过了把瘾,本片在当年赢得国产片最高票房,开贺岁电影的先河,在前年他拍的《私人订制》延续了类似的故事,触碰到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成为一个商业点子,可能因投入的时间成本,运作过程中物力和人力成本比较高,少有人真正把它作为一个商业项目做成。
二 心理剧的独特效果。
心理剧是一种特殊的戏剧形式,创始人莫雷诺是一位精神科治疗师,他将心理剧定义为“一门采用戏剧方法探索真理的科学”,这就说明心理剧是一个心理治疗技术,但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如果要论述一般的戏剧与心理剧的区别,前者更注重戏剧的张力,要讲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塑造性格各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会在观赏性、娱乐性方面下功夫,后者更注重学习性、教育性和疗效性,会在如何加深个人体验上下功夫,前者是以导演为中心,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完成导演的创作构想,而心理剧导演是以主角为中心,协助主角讲述和演出他的自己的故事,有可能他的故事是沉闷的,有可能他要讨论的问题是其他参与者不感兴趣的,这就会出现在一场心理剧活动中,主角体验很好,收获很大,而观众感到无趣,这也许是心理剧没有能在国内做到很好推广的原因之一,心理剧导演有这样的两难很正常,如同戏剧导演也会面临着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两难一样,心理剧这样的设置,缘起于莫雷诺的理念。
在莫雷诺的自传里,记录了他与精神分析创始人佛洛依德的一次相遇,他在维也纳大学精神病诊所工作期间,佛洛依德给他们做了一次讲座,给当场的学生讲了一个通灵的梦,讲座结束后,学生们鱼贯而出,佛洛依德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答道:“我在您结束的地方开始,您在自己的办公室这样人为的环境中与人们相见,我在大街上或者他们家里这样自然的环境中和他们相见,您分析他们的梦,我则努力给他们再次做梦的勇气,我教人们如何扮演上帝”。当然这是莫雷诺最初构想的心理剧,后期发展的心理剧也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个构想又缘起于他儿时与小伙伴的游戏,他爬上高高的椅子上扮演上帝,他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心中的上帝,他将自发性和创造力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品质,这也成为心理剧的核心概念,人们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就会发展这样的品质,当时他不小心从椅子上跌下来,摔断了胳膊,他说上帝也可能受伤,需要扶持,在他的人权理念里,高高在上的君王也要扶持,否则也会受伤和犯错。在心理剧的设置中,导演就是心理治疗师,主角是来访者,导演协助主角演绎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与后来人本主义流派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思想是一致的,也与现在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协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
不同心理学流派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都可以运用心理剧这个方法帮助实现咨询与治疗的目标,这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在这一领域,还有音乐治疗、舞动治疗、绘画治疗等等。精神分析流派十分强调深层潜意识对人类心理的作用,而潜意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且无法被我们直接感知到,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与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在表演过程中,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呈现于舞台,达到精神宣泄,觉察自己的潜意识之目的,这就是精神分析流派想要达到的潜意识意识化的治疗效果。对行为主义流派而言,注重人外显的行为,不关心潜意识,研究某种情景下的刺激反应,心理剧就是一种行动性的治疗方法,强调行动胜于言谈,莫雷诺把心理剧曾带到监狱,帮助犯人培养和建立适应社会的新行为,改变不良的旧行为,这种理论取向的心理剧,现在普遍的用于学习成长、企业培训等等。对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取向而言,心理剧与之有更多相通之处,比如心理剧中的“会心”,这是个体之间的真实相遇,人本主义心理流派创始人罗杰斯建立了最早的会心工作坊,在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中,他提出了来访者发生建设性人格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1 两个人发生心理意义上的接触,一个是咨询师,一个是来访者。2 咨询师无条件接纳和关注来访者。3 咨询师与来访者共情,并努力与来访者交流。4 咨询师与来访者表达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罗杰斯认为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必需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存在一段时期,疗效就会产生,他反对咨询师指导来访者,在以人为中心治疗中,关系是最根本的,它是咨询过程的开始,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在心理剧这个舞台上,导演,主角、配角、观众之间就是建立起这样一种真实相遇的过程,这是一场团体活动,是多人之间要实现的心理意义的接触,在心理剧的第一阶段热身环节,就要创造一种安全的、开放的、信任的团体氛围,这是参与者之间有心理链接的开始,在演出阶段,会产生“心电感应”,这如同罗杰斯所说的共情,也是最重要的疗效因子,在第三阶段的分享环节,是这样关系链接的继续,这样的关系链接存在一定的时期,每个参与成员的成长改变、心理疗愈就会产生。
总之,心理剧有其的独特效果:心理剧的成员可在剧中表达出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复杂情感状态,并能有效的唤起自己的创造力、自发性和想象力,进入深一层的自我认识,探索内在深层渴望、情感和冲突,进而增进自我内在的整合,身心一致;透过演剧同时能增进自我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伴侣关系,自我和他人、社会间的关系和谐;使自己更能灵活而有弹性地面对现实和表达自己,并在问题解决时更加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和创造性。
心理剧疗法发展80多年以来,已经被完形治疗、萨提亚模式、家族系统疗法、NLP、教练技术等许多学派所吸收,这些学派都是以心理剧为基础。由心理剧所延伸的社会剧,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界、及企业界,并得到极力推崇。
三 心理剧是一个犯错而不用被惩罚的生活实践的舞台
心灵花园家庭成长中心,是一家定位家庭成长的心理服务机构,项目以存在人本、家庭治疗为基本理念,开展个人与家庭心理心理服务。在家庭治疗中,心理剧是其中一种形式,机构也独创了自己形式的心理剧沙龙,服务于实习心理咨询师以及有成长需要每个个人,想在一个行业中成为精英,百分之七十(学习的731法则)时间和精力要用在实践,点亮家庭平台会提供大量的有此职业梦想的人实践的机会,然而心理咨询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不可能用真正的来访者给实习咨询师做实践,心理剧在督导背景下会被用来探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实习心理咨询师实践体验的机会,例如,通过角色交换体验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在模拟的咨询场景中可能进行的干预的策略和效果,观众可以目睹心理咨询师将会如何应对来访者等。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扮演着各种角色,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犯错的过程,在真实的生活中犯错,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生活的惩罚,这是成长的代价,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投身于伟大的生活实践,心理剧,是一个浓缩的生活小舞台,这是一个允许犯错而不用被惩罚的生活实践的舞台,在这里演出自己的故事,排演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些故事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现在和将来,可以是现实真实发生的事,也可以是主观想像的事,心理剧的局限仅在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