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知世界(下篇)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中世纪流行着一种治疗罪犯通病的医术,只要有人犯了教派的宗法或者背离了主流社会的观点,他就会被送去“复原”。就类似于现在的手机或者电脑终端出现故障需要重置出厂设置一样。而所谓的治疗就是处刑,处刑就得有刑具,当时使用的刑具叫做“普罗克鲁斯忒之床”就相当于一个模型,这个刑具非常残酷,通过砍掉人的脑袋、手臂、腿等身体的部位来保证人们完全符合模具的标准,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当时的人们通常没有在这种治疗下存活下来,千篇一律的各种罪刑都用这一种方式来医治,最终人们都需要符合这个模具的标准。
虽说是一个故事,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正在通过某些外部条件来衡量我们自己,如果不符合就表明我们不符合标准,我们就得不断的修正自己遵循和顺从这些标准,这种标准和判断要求我们抛弃本质而成为其他的样子。
比如你的朋友、同事会说你最近太胖了,你当然很在意他们对你的看法,很自然的控制体重(节食、健身)来达到他们对你的审美标准,这个时候就是你顺从了别人对你的看法。这种表现出来的屈服和顺从会使我们对自我的感知严重扭曲,甚至我们可能会将自己与周边的人进行比较“如果我可以向某某就好了”,这种逼迫我们去顺从的力量有时是我们可能会知觉,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感知到。
大部分的人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过着遵从他人意愿的生活,很多妈妈都有给孩子换尿布的经历,当我们在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我们会想各种办法让孩子顺应我们的想法,让他好好躺着,不动最好,不然我们就会花很大的力气和他周旋,他一会翻到左边一会又翻身俯卧着屁股对着你,往往这个时候你会把他硬生生的掰过来并训斥“给我老实点,不然有你好看的。”
婴儿从小就开始忽视并贬低自己的感受而顺应妈妈或者照料者,而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认同来希望通过自己的顺从获得别人的接纳,小孩如此,作为成年的我们更是如此。
在等级模式中,个体对自己的定义取决于其他人的准则,这是非常限制人的独特性和自身价值的。在萨提亚的成长模式中“成为更整合统一的人”这一概念,她终其一生都在验证即:人们是可以释放内部的资源并通过内部的力量源泉对自己重新定义。
每个人都是人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独特结合,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人呢?
所以,找回我们自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没有人可以完全和我们一样,我们需要自我接纳并发展出自身的价值,而我们拥有这样的能力来达成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