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家庭治疗—临床实践中的技巧》读书笔记(一)

2019-06-12 04:09:41 胡燕 147

读书之前,我认为这会是本纯技术的书。

看完过后,想起最近的一个段子,成年人最伤身的两件事:睡得太晚,想得太多。可能说的就是我,哈哈,总爱在脑子里瞎琢磨一些事,而大师早已给出了思考的角度与方向。泰比确实是一位特别务实的大师。看他的这本书,让我对心理治疗有了一些更深的体悟,当然也带给了我很多无法言说的感受。

什么是好的治疗?泰比告诉我们,好的治疗是你的好治疗,也即你自身的人格与技能,你独一无二的视角、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的混合产物;好的治疗就像生活一样,是务实和实用的。

我以前常常质疑,针对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优选方案,这样做对吗?崇拜这个专家或迷信那个专家,我常常在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之间判断、抉择。其实,我们一直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是来访者还是咨询师,我们常常能从陌生人嘴里感受到支持与力量,又会从家人那里遭受打击与诋毁,所以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最优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做治疗或被治疗,而不仅仅是在咨询室的那一个或两个小时。所以截然的区分工作时与生活时是不可能的,当然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也是会出问题的。

我一直不停地在学习当中,即使当前的生活状态让我暂时有所停顿,但内心从未停止思考,要做心理咨询师,到底要学哪一个流派,到底适合哪一门理论。从泰比这里我知道了,不是我要去选择一套且唯一一套理论,而是去感受最适合我的性格、长处和人生观的理论。当理论和我的人生观匹配,当我和我信奉的理论紧密结合时,理论就会支持我,而不是由我去支持理论。理论就会和我的天性和直觉相契合,我会觉得被赋予力量,而不是受到约束和限制。

泰比关于理论流派的这一阐述,虽然并未就此给我指清方向,但他告诉了我这一流派是否适合我的标准是什么,让我不至于扭曲自己的内心、背离自己的方向。

你的人生观是什么?你相信什么?

我没有想到做心理咨询或治疗会涉及这样的灵魂拷问,我认真问自己,我了解什么?我相信什么?虽然我在大学里也教授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只有在仔细回答书上的那几个问题时,我才真正地厘清了很多想法,认真地梳理了心中的答案,自我感觉还不够深入全面。

一个好的治疗师需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勇气,这是泰比特别强调的。是的,我觉得自己缺乏的就是勇气。我其实从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到他人,也从不敢大胆运用自己的所学去直面、去谈论、去等待。总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总是怕自己能力还不足。

在探索技术、谈论具体案例前,好好地花时间思考这几个问题,真的是受益良多。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