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次治疗
第六章-第二次治疗(4.29)#张丽丽#
第一次治疗后通常会预约第二次的治疗时间,家庭能否按时赴约,这中间使用的提醒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比如普遍使用的提前电话提醒,也可以如作者一般,在第一次治疗中讲明规则,约定好第二次咨询的时间后不进行过多打扰,也是对家庭一种充分的信任,所以第一次治疗中设定的目标很重要,是家庭继续治疗的动力。
进入第二次治疗,家庭很可能还没有准备好为整个治疗过程担负起主要责任,咨询师需要拥有具体的目标,并选择某些事物作为开始,这个阶段可以参照一些方案进行。
方案1、结束上一次治疗时遗留的问题。在第一次治疗中观察到且没有进一步了解到的问题或者涉及到的家人,在第二次治疗中可以将问题拆解成不同的部分,或者整合为一,比如单独约见家庭中的一个人,或者与这个人之间存在隐藏问题的其他成员一同约见,进一步限定更细致的目标,建立联系,细化家庭动力,当然这个过程不要让家庭中的未进行约见的其他成员显得孤立,产生更多偏向的情绪反应,咨询师应对每个成员真诚且公开,表明目标,主要是为了建立更平衡的联系,避免出现不好的导向。
方案2、巩固你对于家庭核心人物的诊断。 如果在第一次治疗中发现需要对家庭中的一位成员做更细致的专业诊断,那么第二次治疗中可以选择这个方案,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对家庭治疗中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经过专业诊断可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需要给家庭明确的是个体诊断是家庭治疗中的一部分,不是单独解决一个人的问题。
方案3、对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这种方案主要是针对家庭作业,探寻他们对家庭作业的理解程度和完成情况,期间有什么感受,同时可以对第一次治疗的效果有一个评估,如果没什么进展,这时候就需要追踪下哪里出了问题,以帮助家庭更好地调整方案,所以,家庭的反馈对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方案4、帮助家庭进一步了解治疗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一次治疗,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连接,让家庭对治疗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我看来,第二次治疗仍然要以连接为主,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平衡,在主动发起与被动回应之间保持平衡,在个体与集体之间保持平衡,在评估与治疗之间保持平衡。治疗师问的太多是不恰当的,如果出现类似问题,也应用清晰的言语阐述并纠正自己的行为,让家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如何思考的,这样有利于连接,并引领家庭继续治疗。
第二次治疗,总体来说是搜集更多的信息,对家庭结构和模式进行更完善的评估,本节后面介绍了几种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并梳理了面对这几种结构的家庭在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截取其中的关键点大致如下:1、“矫治我的孩子”式父母认为问题全在孩子身上,对于这种家庭应多让父母一同进入治疗中,不要只对孩子进行个体治疗。2、过度卷入与疏离型父母,一方当撒手掌柜,同样应将父母共同带入到治疗中,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3、被压垮的单亲父母,治疗应侧重在单亲父母的个人成长。4、危机家庭,应以纠正错误的信念和模式为主。5、接替型家庭,同样是纠正错误的信念和模式。6、转介或无问题型家庭,与之探讨出可接受的治疗方案和目标是关键,避免出现更多阻抗。面对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找到适合双方的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