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家庭治疗—临床实践中的技巧》读书笔记(五)
第六章“成功的开始”。这一章详细地展现了家庭治疗的开始阶段怎么做,看后,特别有冲动想真真正正想做一次家庭治疗,哈哈。
它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次治疗、第二次治疗、最常见的六种家庭结构、第三次治疗的转变:我是怎么失去他们的?今天的读书笔记是关于后面两个部分的。
第二次治疗
关于是否在两次治疗时段之间给家庭打提醒电话,作者并未给出绝对的意见,但他在独立执业时是不会这样做的,原因有四:耗费时间、假设家庭是有责任感的;感觉有些侵扰性;之前已讲清楚了取消咨询的方式和规则。那我的感受时不管是否打提醒电话,这些原因都是可以考虑进去的。第二次治疗和第一次治疗的感觉会有所不同,需要做些什么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结束上一次治疗时遗留的问题。首先确认家庭中是否还有某些人是需要会面的。其次,可能希望将家庭拆成不同的部分或将不同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但一定要确保没有人会感觉自己被孤立或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也不要在某个人背后讲他的闲话。
巩固你对于家庭核心人物的诊断。作者认为,个体诊断是对个体与家庭进程的一种平衡。如果个体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他有效运用家庭治疗的能力,那及时处理个人问题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是,不能让家庭将精神诊断看作是“病态化”某个家庭成员或者合理化替罪羊的一种方式,从而对更大的家庭进程采取不闻不问、不承担责任的态度。
对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主要针对的是家庭作业。给予家庭成员们一种信号:你是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在对待他们的作业,并且期望他们去完成它。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完成或未完成家庭作业都需要治疗师去追踪阻碍在哪里?哪里出了问题,以便帮助家庭更好地调整方案,或是重新思考理论假设。
帮助家庭进一步了解治疗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由于人们期待着设定步调,所以一定清晰的阐明正在做什么。让他们知道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样他们才能开始学着去做相同的事情。在主动发起与被动回应之间保持平衡;在个体与集体之间保持平衡;在评估与治疗之间保持平衡。
第二次治疗结束的时候,治疗师对自己的假设更为确定了,几乎能够确定所面对的家庭是哪种家庭模式了。作者列举了几种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和模式,并列举了应对这些家庭时应持有的整体目标以及应该避免的误区。包括:
“矫治我的孩子”式父母
过度卷入与疏离型父母
被压垮的单亲父母
危机家庭
接替型家庭
转介或无问题型家庭
治疗最重要的是在迎合家庭预期的同时对家庭进行重塑,向着缺失的部分前进,并且避免让问题再次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