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如何照亮我们心灵中的黑暗时刻
作者:乔安娜·摩尔黑德 中文翻译:陈子弘
如何才能把诗背下来,以便帮助我们能更加踏实、快乐和平静?“让我来细述一下,”患有焦虑症的雷切尔·凯利说。每当她感到摇摆不定时,她就发现背诵诗句是脚踏实地的,是肯定的,连接了她与其他人的关系,其他人与她在这一刻都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我们学会了背诵,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有了另一种声音,总是有这种声音,这是一种心理需求的第一反应。
我们可以确定地以及稳定地说: 他们是拐杖,我们可以依靠他们,他们甚至可以为我们思考。凯利描述了W·E·亨利的两行诗是如何改变她的:“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船长。”当她脑中只能听到负面声音时,她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诗中积极的诗句来淹没它们:它们是替代物,是赋予生命的咒语,而不是削弱生命的咒语。凯利谈到有一次她在一家精神病医院时非常不舒服,而诗给她提供了巨大的安慰和暗示。“我服用了许多药,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我紧紧抓住我的丈夫,他在我的一边,我的母亲在另一边。突然,我母亲开始喃喃地念起哥林多人的诗句:“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在软弱中得以完全。”这些话就像是第一次燃起了希望。这似乎是积极的片段,一些我能够坚持的东西。”
他握住我的双手,对我说,我会没事的。
当她的母亲意识到反复念这种类似咒语的话语力量时,她就会寻找更多。“她会给我一点诗句,这就像是灵魂的鸡汤。”凯利回忆到:“她最喜欢的诗人之一是18世纪的乔治·赫伯特,其中有几行令人难以置信的诗句:“悲伤消散/像五月的雪一样/仿佛没有这样的寒冷的东西”,这几句出自一首名为《花》的诗。我一直重复那些话语,它们向我表达了它们代表更新和重生,我于是明白,正如赫伯特接着说的,我枯萎的心将恢复它的绿色。”凯利说,最强大的是赫伯特描述了荒凉,但也描述了恢复。“他握着我的双手,穿越了一个世纪对我说,‘你会没事的。’”
现在凯利已经好了,她渴望分享诗歌的力量。她为一本新书写了前言,这本书精选了52首诗,每周一首,可以花一年时间背下来。这些诗由乔治娜·罗杰斯精选,她说人们要克服的第一个障碍是,对很多人来说,诗歌是可怕的。她解释说:“也许是因为这让他们回到了学生时代,或者是因为他们觉得这太读懂了。”“但是有那么多通俗的诗,而这些就是我为这本书挑选的。”
她指出,诗歌正经历着“一点点文艺复兴”。在我们这个联系紧密的世界里,它的确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如果你想精练,如果你想快速,如果你想用尽可能少的字符说很多话,那么你应该转向诗歌。正如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曾经说过的:“这首诗是短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语言情感的完善,用更少来更多地说话。”但相反,它也是摆脱21世纪疯狂、快速漂移如过山车的手段。“这是一种专注的方式,一种当下的状态,”罗杰斯说。“我们习惯于寻找捷径,习惯于快速阅读,但诗歌会让我们坐下来参与其中,这迫使我们将一些东西推向更深的层次。”
我的最后交稿时间就要到了,我知道我应该从罗杰斯的书中脱出来。但突然,现在我偶然发现了E·E·卡明斯的诗。我知道现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背诵这句话:“我把你的心(我把它放在心里)”;合上尼基塔·吉尔的书时时,我不能不考虑她要说的话(“大多数人在你的生活中/只是为了梦想/和夏天的笑声”)。
罗杰斯编选了很多十分受喜爱的诗集。例如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个岛屿》、W·H·戴维斯的《休闲》,当然也有一些不是十分受受欢迎的作品,如沃尔特·韦特尔的《思索》“如果你认为你被打败了,你就是/如果你认为你不敢,那就不要“;但是罗杰斯说她也找过一些大名诗人的不太出名的作品,比如丁尼森的《鹰》、奥斯卡·王尔德的《在森林里》。
如果说有一首诗可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那就是13世纪波斯诗人鲁米写的《客舍》。它不仅代表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我们,而且也完成了把灾难变成祝福、内疚变成善良、把悲伤变成欢乐的艰巨任务:“阴暗的思想、羞耻、恶意/在门口见他们,并请他们进来。”鲁米说,所有的情感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不确定性是它的财富,而不是它的痛苦。歌后碧昂斯和杰斯用了鲁米的名字为他们的女儿取名,克里斯·马丁说鲁米的诗歌改变了他的一生。
罗杰斯和凯利并未宣称自己是第一个在诗歌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上有着智慧的人。诗歌和叙事治疗有着悠久而卓越的历史,古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他的藏书楼的入口处写有“灵魂的疗愈之所”字样。在许多世纪之后的1671年,约翰·弥尔顿写道“用词巧妙就有力量去整治/ 混乱思维的肿瘤”。到了19世纪,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把他从抑郁中恢复过来归因于读了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寄希望于寻找新的,最前沿的科学和医学上的突破来获得更健康的身体。当我们意识到一个最美丽,最有共鸣,而且可能是最持久的治疗方法却一直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书架上,在我们的鼻子底下。数个世纪以来,话语跨越以太、跨越千山万水,有力量来使我们沉着镇定,让我们感觉更好。
原载2018年9月30日英国《卫报》生活版,作者是卫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