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俳句
2019-06-25 19:17:40
陈子弘
117
其实禅宗的修炼与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在日本的文化中,与禅宗联系得更紧密的就是俳句这种诗歌体裁了。在日语俳句中,共17个音节,按5-5-7分成三行,当然不管是翻译成汉语还是英语,有时都无法完全符合17个音节的范式。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罗兰·巴特曾称,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
作为日本经典俳句基础的哲学是禅宗。像松尾芭蕉这样的俳句诗人一直努力创造一个自然与人性合一的愿景。这样一位诗人试图抑制他的个性并达到禅宗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一无所有的精神贫困,但我们又拥有所有的一切。”在禅宗的俳句中,素材或构架是被强调??的,但并不预设表达抽象推理的任何一般写关于自然界中的物体。禅宗教导说,普通的事物和对自然的热爱被简化为对生命的独立的爱,因为它是没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或道德依恋。自然界中的事物与人类是平等的,两者都存在,同时并相互存在。在禅宗风格的俳句中,诗人试图在达到圣人之前消灭一个人的思想或情感。 顿悟是一种无,即虚无的状态。虚无的状态没有人的主体性,它完全没有任何思想或情感,这种意识与自然状态是相对应的。
附日本经典俳句几首:
往奈良路上
松尾芭蕉
春日已来矣,此山何名未得知,薄霭透明媚。
风入马蹄
与谢芜村
轻风入蹄轻,树下落樱。
秋
小林一茶
我这颗星,何处寄宿啊?
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