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家庭治疗》读书笔记——第六章(二)
在第二次治疗开始之前,咨询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电话提醒来访家庭。由于初诊时的陌生感已基本排除,第二次咨询需要咨询师拥有具体的目标,并选择某些事物作为开始:
检查上一次治疗时是否还有遗留问题,如:家庭中是否还有需要会面的成员,有没有谁是需要咨询师进一步了解的,有没有需要额外补充的信息等。可以将家庭成员拆分成不同的整体,根据咨询师想要了解的情况进行组合,并与新的“小团体”建立联系、制订协议,由此帮助咨询师判断家庭的动力及能量所在。切记不能忽略、孤立任何一位家庭成员,不要在某个人背后说闲话。
个人诊断是对个体与家庭进程的一种平衡,咨询师需要区分是否一开始就要处理某位家庭成员的个人问题,来巩固对于家庭核心人物的诊断。我们可以先向自己同时也向这个家庭提问:个人的行为是如何适应整个家庭环境的?我该如何给予家庭一种全新的看待这一问题的方式?家庭来寻求治疗的期待和动力是什么?个体的行为和症状又会为改变内部家庭系统产生何种影响?
之后我们可一同讨论家庭作业的内容,让家庭成员意识到咨询师很重视这一环节,提高自己的重视度。如果没能完成,请家庭成员做出相应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咨询师得知阻碍家庭的因素藏在哪里,我们又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除掉它。如果家庭无法顺利展示作业的效果,则需要咨询师追踪问题出在哪里,以便帮助家庭更好的调整方案,或是重新思考理论假设。另外还可以邀请家庭成员对上一次的咨询提出各自的看法,这些信息会提醒我们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再次探讨和利用的。
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或计划告诉家庭成员,让其了解咨询师正在做什么,是如何思考的,这样他们才会开始学着去做相同的事情。
对最常见的六种家庭结构不能做的事情:
1、“矫治我的孩子”式父母:不能经过最开始的评估后就只对孩子进行治疗。会引起父母错误的认为,觉得孩子的问题就是解决他们乃至整个家庭问题的关键;
2、过度卷入与疏离型父母:不能让家庭模式在咨询中重现。此类家庭大多表现为母亲过度卷入导致边界感不明显,而父亲疏远冷淡,很难对母亲给予支持;
3、被压垮的单亲父母:咨询师不能接管一切企图拯救家长。帮助单亲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他们识别自己的情绪盲点,增强家长自身的力量等;
4、危机家庭:不能充当家庭24小时“消防员”,这类家庭是在遇到危机时才与咨询师建立的关系,容易造成咨询师的自我过度卷入;
5、接替型家庭:不能让自己替代父母任何一方的角色。需要帮助家长发展出界限和结构设置的技巧,从而使孩子对家庭结构有全新的认识;
6、转介或无问题型家庭:不要对其进行强制执行,澄清相互的角色,共同探讨目标和方案。
请记住,治疗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迎合家庭预期的同时对家庭进行重塑,向着缺失的部分前进,并且避免让问题再次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