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害怕后面藏着什么?
文:张敏
今天是女儿正式放暑假的日子,也是我的生日。中午去接她放学的路上,她拿着在幼儿园用粘土做的小狗,兴高采烈的告诉我:“妈妈你看,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一只可爱的小胖狗。”我拿过来一看,做的非常用心,她知道我喜欢胖狗,故意把它做的很胖。
回到家我们一起看了会儿电视,突然感觉坐到了什么东西,心下大惊:“不好,该不是女儿送我的小狗吧?”胆战心惊的拿出来一看:“天哪,真的是,已经被我坐扁了,这可如何是好?”弄了一会儿依然无法复原,于是悄悄地藏了起来,一言不发的走到卧室里。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这可是女儿好不容易才完成的作品,被我就这样毁了。”除了自己很难过,还担心她会生气、哭闹,怕她觉得我不珍惜她送的礼物。想到女儿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应,心情越来越低落,女儿来叫我、和我说话,也回答的心不在焉,不停的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被这恐惧又自责的情绪干扰到完全无法正常思考。
就在我自己的思维陷入僵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两天看的书《不完美,才美》,书里说,让人真正恐惧的其实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不确定会发生什么,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当确定了,即便是不如意的结果,恐惧也会减少很多。所以,对于恐惧的事情,除了害怕以外,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
(1)究竟会发生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2)这些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你准备怎么办?结果会是什么?
于是我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这个事情的确是我有错在先,最坏的结果是女儿大哭一场,并且要求我把小狗修好。如果真是这样,我也会好好的抱着她安抚她的情绪,然后耐心的请教她如何修复,她一定会告诉我解决办法的。
想到这里我走出了卧室,抱着女儿对她说:“宝贝,刚才妈妈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没注意看,不小心坐坏了你送我的胖狗,我知道它是你花了很多心思完成的,妈妈向你道歉,你可以原谅妈妈吗?”女儿愣了一下,说:“可以拿给我看一下吗?”我递给她。她摆弄了一会儿发现确实无法复原,抬头对我说:“妈妈,没关系的,你可以给我买一些粘土吗?我想重新做一只送给你。”
你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还没发生的事情吓得魂不附体,越想越担心,越担心越想,最后陷在这种恐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事实上,这些事情往往都不会发生。其实,恐惧来源于我们对未知的不确定。一旦消除了这种不确定,即使结果真的很糟糕,恐惧也已经降低了大半。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这种胡思乱想中停下来,回到现实中呢?当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感到害怕时,可以试着做以下几件事:
(1)明确你的担心、害怕是什么;
(2)把这件事情及它可能产生的结果(无论好坏)都写下来;
(3)评估这些后果出现的可能性;
(4)为了避免最坏结果的出现,你该怎么做(具体到场景、时间和操作方法);
(5)去行动。
经过以上方法的梳理,不但平复了心情,也想出了事情的解决方案。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再遇到对未发生时间产生的恐惧时,也能从容应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