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年纪 不一样的青春

2019-10-25 20:32:41 张敏 126

文:杨苗   点亮家庭青春期亲子顾问小组成员

 

2013年,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带着叫好叫座的高票房,赚取了全国观众或甜或咸的大波眼泪。刚刚迈入中年的”八零后”,已经中年的“七零后”,以及早已中年的“六零后”,都在电影中追忆着自己的学生时代,邻桌的女孩、懵懂而热烈的爱、还有负不起责任的誓言……之后的影评,更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小说,诉说着观众们在自己青春中的那些甜蜜、遗憾、感动、羞愧和愤怒。

一时间,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席卷而来,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阵“青春风”。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年少的青春,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春期发生了变化,这与如今大部分父母在青春期的情况都不同了。

过去,青春期作为一个心理阶段,是指大约13岁到18岁,现在,随着营养和卫生条件的提高,个体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直在稳步提前,其中,女孩尤其明显。平均而言,儿童在8岁或9岁时进入发育阶段,即青春期。

他们开始审视自己发生变化的身体,开始在意自己的体重变化,在意自己的容貌,甚至是脸上的一颗小小的粉刺……他们会对自己的身体或相貌感到不满意,更在意自身的穿着和打扮,会因为和同伴的身高差异感到失落和彷徨……有些家长会感觉到困惑: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了,我们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哪儿那么多事儿啊?

仔细想想,其实大部分人在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体都有过自我评判、自我怀疑或自我否定的时间段。在现在这样一个媒体多样、网络发达、信息量爆炸的社会,孩子们更容易在各种审美观的引导下迷失,究竟什么是“美”?哪些是“丑”?究竟要瘦得骨感?还是要胖得匀称?

他们希望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展示自己,却害怕受到他人的抨击;回避一些聚会或活动,又会被视为“不合群”……他们一方面不确定自己究竟会怎样、应该怎么,一方面却评判着同龄人的各种不协调和尴尬,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他人的嘲笑……

其实,他们享受着比父母辈更优越的资源,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风险……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哪里来的压力?即使是学业上的,那不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的吗?在这样一个法治的国家,哪里那么多风险?

下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正好处于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学业任务由轻到重的阶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深谙此道的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各种的特长培训。

除了完成学校里的基础学业,孩子们课余时间充斥着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奥数、英语、围棋、舞蹈、绘画、声乐……我们不能说孩子们苦,因为它们享受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多种福利,为以后的人生设置了更多的选择。但是,他们确实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青春期是个体大脑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孩子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他们需要更多地引导和实践的机会。

能给予他们最好帮助的不二人选自然是作为家长的父母。然而,时代的加速发展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更努力地创造价值。双薪家庭在提升经济状况的同时,却因为忙碌,缺失了对孩子的陪伴。

现在陪伴青春期孩子最多的,不是父母,他们太忙;不是祖父母,因为他们陪着也很难和孩子聊些什么;甚至都不是小伙伴,因为这个时代的串门,比三十年前,严格了好多好多。

以前,孩子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看书,就是孤单地傻玩。现在,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书只是成了众多媒介的一种。铺天盖地的电子书、网络游戏,社交媒体,专门针对青少年好奇、好胜的心理,轻易地闪耀了他们的眼球,吸引了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所以,现在陪伴孩子最多的是手机,是平板,是孩子们自己……

很多家长会抨击孩子专注游戏、沉迷网络,可自己在下班时间也抱着手机不放。经常听到孩子们戏谑他们的父母:要是你们身在我们这个时代,你们的成绩肯定比我还差!

是呀,时代不同了,我们的青春也不同了。作为“新青年”父母的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作者简介:杨苗,2005年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双学位学士。从事净化行业销售十余年,现在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中国EAP协会会员、点亮家庭沙龙带领者成员。接受NLP个人成长训练、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学习、航空家属援助GoResponder培训等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