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钻空子”的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上)
文\陈浣洁 点亮家庭资深亲子顾问、青春期心理团队带领者
一、孩子“钻空子”的故事多
“钻空子”来形容孩子,实属无奈。不少家长跟我聊天时,总会说起孩子的种种小聪明,总会又爱双恨。
“钻空子”就是指孩子十分擅长利用可乘的机会,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待父母发现时,有时还会目瞪口呆。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举两个最近的例子吧。
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晚上九点父母就要求他睡觉,他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于是每天晚上都会想出不同的招数来“钻空子”。最开始,他要求坚持到读高中的姐姐回来,亲了姐姐再睡觉,父母熬不住他就同意了,搞了几天,才发现一天比一天睡得晚,因为姐姐回家快晚上十点啦。就又回到了坚持让他九点睡觉,他又发明出来上床闭眼一会儿,就说要拉粑粑,一会说要尿尿,一会说要喝水,把父母折腾得够呛。
这个两岁的小朋友,算是我听到过“钻空子”钻得很有水平的低龄孩子了。大家想一想,这个孩子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空子”来钻呢?答案我们后面揭晓。
再来个家有二胎的故事吧,每次家庭活动,爸爸就给这一家会送上一个外号“出门困难户”。大家可能猜到了一些吧。这一家人,两大两小,每次出门,爸爸就神速地去开车,妈妈负责断后。由于车库比较远,话说这成都的停车难,这家楼下停车难硬是爸爸挤到了需要步行8分钟的另一个楼盘的停车场。爸爸每次负责开车到小区门口接上妻儿们。爸爸出门开车,一般在楼下要等20-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到等齐一家子。
为什么爸爸每次都等那么长时间呢?因为妈妈每次都告诉他就等五分钟,就等一会儿。每次上车时,妈妈总会告诉爸爸,要拿的东西很多,孩子们各种玩,不配合,所以出门晚了。有次爸爸提前上楼看了一下,发现妈妈正在梳装打扮换衣服,孩子们呢,一个 斜躺在沙发上玩Ipad,一个坐在地板上拼乐高,完全没有要出门的状态。
这个二胎家庭的故事,估计在很多家庭都有上演过。与之反差最大,还是我看过的一部老电影《音乐之声》,上校有5、6个孩子,丧妻以后,他就对孩子们进行军事化管理,他用哨子的不同音阶来呼叫别墅里的孩子们,并且要求孩子们在两分钟之内到达集合地点,以致于他们新到的家庭教师修女玛丽亚目瞪口呆。
还有一个家庭,两夫妻经常吵架,他们的青春期儿子很冷静,不大参与他们吵架的事情。然而,孩子回家一般不是第一时间写作业,而是先把游戏打够了再说。俩夫妻为此也吵了不少的架,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时间一长,反而把孩子晚上时间必须打游戏的事情给无形中间固定下来了。他们一家正在找我解决他们孩子不爱学习,爱上打游戏,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都迷恋的很。
二、孩子背后的家长
表面上看,上述事件是孩子“钻空子”,家长的感受非常不好。想想看,谁遇到这样的事件,又不会烦躁、无奈,甚至会愤怒,情绪激动了,还会出现肢体冲突。
当父母的普遍给我反应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不听话,倔,还有就是爱钻空子。我在咨询中,仔细了解了每家的情况,就会发现,之所以孩子爱“钻空子”,很多时候跟我们家长跟孩子定规矩有关系。规矩倒是定了,但是孩子总是不遵守,一来二去,亲子之间在3岁以后都容易发生激烈的冲突。
爱思考的家长可能要问了,陈老师你为什么说是在3岁以后呢?难道是孩子的叛逆期吗?对,也不全对。其实所谓的叛逆,就是孩子的自动性,跟身边的父母和权威反着来,可以是任年龄段。但是通常孩子随着可以自由地走路以后,他的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大,对自主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如果家长不擅于引导的话,就可能培养出一个“倔孩子”,一个“爱钻空子”的孩子,对于孩子的健全人格发展非常不利,就算以后学历再高,名校毕业,前途也会受限制。
陈浣洁
资深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私人心理顾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致力于心理健康和人力资本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持有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和国家认证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资格证,AACPT国际认证讲师和行动学习促动师。17年跨国机构的工作经验,目前为环球医生(国际诊所)双语心理医生,成都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造人和首席心理咨询师。
从业心理咨询13年,擅长心理危机干预、减压、婚恋及个人成长等领域,熟练运用会谈法、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行为-认知技术、沙盘技术、网络咨询、创伤辅导、团体辅导,双语心理咨询服务。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和团体辅导经验丰富,曾帮助过相当数量的中外青少年走出内心的困惑,迎来成长和内心的力量。
http://www.family525.com/news/shownews.php?lang=cn&id=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