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钻空子”的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下)
三、管教新的角度:看见、承认和引导
孩子的成长,依靠的是父母和师长的照顾、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首先,孩子爱钻空子是父母长辈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我们需要来思考,钻空子本身主明什么问题?
钻空子,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从道德层面来看,有点不太光明磊落,容易让人耻笑。没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道德上不光彩,所以把钻空子类似的行为看成是不太道德的表现。
我们需要看到,从上述例子,孩子之所以要钻空子,他们在想办法来解决他们看重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说明孩子爱思考,爱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种自主行为,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我担当的行为。
如果孩子总是“讨巧”,我们父母师长也需要反思,自己做得了什么事情,客观上制造了孩子需要钻空子来解决问题。
其实很多人都说待孩子很累,那是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很多时候孩子的各种不配合,让家长们心累。网上才会流传着那么多,未来的丈母娘,快把你的女媳领走吧,陪作业好累人。为什么心累呢?就是一种情绪的耗竭感,因为培养一个孩子其实是需要强大的情绪管理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面对挑战如此大的任务,我们成年人是需要意识到,我们需要做全面的身心准备:
1.管教孩子,定规则时,自己的身体处在精力冲沛,情绪稳定的平和状态。
太过疲惫和烦躁时候,家长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难免有些情绪化。放心吧,跟你在一起几年,十几年的孩子,很可能比你还先感受到你的情绪,他们很容易受到影响。
2.管教孩子时,最好事前想好了多种解决方案,再来定规则。
当我们焦虑烦躁时,大脑是狭隘的,精力都被情绪消耗了,管教很可能出错,有时候管教的结果很难一步到位,熟悉套路的孩子很快就能找到应对方法,就象上述的那个两岁却不想睡觉的孩子,他总能生出“合理”的招数,让自己“避免”睡那么早。
当我们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们的决策往往是盲目的,容易做成“过犹不及”的选择,比如《音乐之声》里的上校,丧妻以后还处悲痛里难以自拔,很难真正看见孩子们的个性和需要,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当然他的孩子们也就成一群桀骜不驯的“倔孩子”。
3.管教孩子,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同时觉察家长自己的个性。
哲学家伏尔泰说过,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突然孩子们继承了我们的DNA,但他们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可能在一些秉性上,跟家长有点不合,这很正常。之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就是要考虑孩子和家长自己的个性,要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就象前面讲到的“等五分钟”的妈妈,孩子很快就通过观察发现,每次出门,爸爸只负责开车,不太愿意协助妈妈做出门的准备,妈妈呢又希望面面俱到,还要自己美美的,这样的结果当然不可能神速的出门了。
还那打游戏的青少年,他每天学习了回家挺不开心,遇到的是父母事事争执,就更不开心了。他哪有学习的状态呢?打打游戏,无非就是一种逃避不开心的方法。由于父母不和,也给他“可乘之机”。我在咨询里遇到很多这样的家庭,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过是家庭矛盾的表象。父母的婚姻与家庭矛盾解决,孩子的问题就缓解不少。
四、轻松管教孩子的核心总结
所以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思考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孩子就是为了促进Ta的成长与发展,并且为Ta以后能顺利地步入社会,成为一个自力自强的人。做家长的,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定的良好环境,包括条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孩子入学的学校,甚至补习机构之外,还有孩子物质与情感的需要。
实际上,孩子情感的需要是最令人困惑的,要命的是孩子还在不断的发育与成长,这种情感需要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哪一本,没有哪一堂课,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一步到位地准确把握这种需要。
陪孩子成长,其实是技术活,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成长为合格的家长,不断思考与尝试找到适合的管教方法,尤其是关乎孩子一生的性格发展。钻空子,可能是孩子的小聪明,正确地引导,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独立思考,甚至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基础。父母学会观察孩子,承认孩子的需要和情绪,才能和孩子一起找到最优的方法来应对生活。这样的做法,才是授人于渔,让孩子受益终生,让家人越来越轻松管教。
陈浣洁
资深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私人心理顾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致力于心理健康和人力资本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持有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和国家认证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资格证,AACPT国际认证讲师和行动学习促动师。17年跨国机构的工作经验,目前为环球医生(国际诊所)双语心理医生,成都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造人和首席心理咨询师。
从业心理咨询13年,擅长心理危机干预、减压、婚恋及个人成长等领域,熟练运用会谈法、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行为-认知技术、沙盘技术、网络咨询、创伤辅导、团体辅导,双语心理咨询服务。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和团体辅导经验丰富,曾帮助过相当数量的中外青少年走出内心的困惑,迎来成长和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