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期?NO!
文:郭素,点亮家庭青春期亲子顾问小组核心成员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他们总是喜欢和我们对着干,写作业非要把门反锁上;开始在意自己的发型、穿着;稍微多说一句就不耐烦,甚至火冒三丈;动不动就说学习没有意思,生活没有意思;家长不允许参加的聚会非要去,甚至不惜撒谎也要参加;不是怪家长唠叨就是说我们烦得很,急了还说你更年期......
家长们为此头疼不已,苦恼不已。担心孩子的行为会无休止的一直这样下去,其实,青春期孩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行为都是在做一件事-----完成他们的重要任务:完成自己的个性化历程,这个过程早的开始于9-10岁,晚的开始于18-19岁。最初的个性化主要是一种反抗父母的反应:做与父母期望相反的事情,挑战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很重要的价值观,这些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最简单,最自然的表现自己不同的方式。
大多数家长把自己孩子的个性化过程称之为“叛逆”,认为孩子的表现都是针对家长的。其实,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误解。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就知道了。
青春期的孩子有如下特点:
1、生理上:他们的身体和性发育都在成熟的过程中,经历着他们根本无法控制的生物学过程。生理成熟的过程中,伴随着突然强烈的荷尔蒙变化,会造成情绪的突然波动。而脑结构中负责产生情绪的“杏仁核”迅速发育,孩子的情绪体验增强;同时控制情绪的大脑前夜发育还不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较弱。一般表现为,男孩易怒,女孩敏感;都是“疾风骤雨”一般的感觉,来的快,去得快。
我儿子一直很乖,情绪稳定。10岁那年,有一天早上起来就周身不周正。跟往常一样,我轻松的跟她打招呼“hello!”,他理都没理我;我开心的跟他说,今天有你爱吃的煎饼,结果人家白了我一眼说,谁说我爱吃煎饼了?然后,上学的路上也是一言不发。突然,只见他眼睛一亮,百米速度冲到了前面去……我一看,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同学。完全没有过渡,两个小孩立刻有说有笑的走了。走了几步,人家还回头跟我一挥手“拜拜,老妈!”一脸的灿烂。
下午放学我问他早上怎么了,他转着眼睛想了半天说“今天早上?有什么特别的吗?没什么呀?”他一脸的莫名其妙。
哎!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2、心理上:这个阶段的孩子长高了,有了成年人的体型,他们开始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搞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他们需要试探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他们想要确定,在没有别人的指导和命令下,自己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往往青春期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青春期还会经历“自我同一性危机”。儿童时期对自己的认识“我是***”,“以后我会当****”,就是简单的自我同一性;到了青春期,他们会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的名字、我的身份能代表我吗?我将来能做什么呢?我以后能成为优秀的人吗?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思考这一系列问题时,儿童时期建立起来的自我同一性开始动摇,这时候,会经历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怀疑、困惑,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不明白生活的意义,不清楚自己将成为怎样的人。这就是“自我统一性的危机”。
我闺蜜的儿子13岁了。前不久,闺蜜很着急的给我打电话,说儿子周日返校的时候情绪低落,问他为什么,他说感觉自己被老师骗了,明明数学没有意义(数学是他最喜欢的学科),老师编了些意义诓他;觉得学习没有意义,除了作业还是作业;生活也没有意义,无聊…..说完还大声质问他妈妈:你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闺蜜问我这孩子是不是抑郁了呀?我笑了,告诉她孩子开始思考人生了,不用担心。果然,晚上闺蜜就给我发微信了,说儿子打电话给她了,说幸好返校早,赶上两个班打篮球比赛,特好玩!而且,晚上周考数学,感觉很好,说不定能得满分呢。
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当然,也容易因为简单的快乐把沉重的命题放在一边。不知道哪一天,什么时候,他又会有些困惑,重新进入沉思。
3、社会交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极其渴望保护自己的隐私。为此,他们不惜公然说谎。另一方面,他们重视与同龄人的关系远远优于和你的关系。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担心自己被同龄人团体排斥,他们对自己的归属感的认定就给予自己是否被同龄人接纳。
可以这么说:青春期的孩子必须开始与自己的家庭分离,而个性化是分离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会经历这样的个性化的过程,往往就会把这个过程看作是孩子不听话,“长脾气了”,家长们认为这就是“叛逆”。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在青春期的特点之后,就会明白孩子的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行为都是正常的了;不仅是正常的,还是必要而有益;是他为自己独立面对社会做出的探索。
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15岁的孩子5岁的孩子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所以会用对待小孩的方式来对待青春期孩子。也许过多的照顾他们的生活,也许过于严格地强调细节,也许是想知道孩子所有的事情,不允许他们保留一点小秘密等等;孩子不得不用一些过激的方式宣告自己已经进入青春期-----不再是小小孩了。他们因为做作业的时候家长送进去一碗水果而不高兴;也可能会因为家长偷看自己的聊天记录而生气;或者是当着同学的面被称作“宝贝儿”而发火……而这些行为,家长们都会认为是叛逆行为
然而,你眼中的叛逆,很可能是孩子独立过程中的探索。从你的角度来看的叛逆,从孩子的角度看,是你跟不上他成长的步伐罢了。
作者简介:郭素
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讲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教育领域十余年,致力于教育与心理的结合;是国家级认证心理咨询师,《育儿周刊》签约讲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际认证HTP分析师,国际认证IHNMA催眠师,国际认证鼓励咨询师。擅长婚恋、家庭、个人成长、青少年心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