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教学—家庭重塑》心得
文:张敏,点亮家庭青春期亲子顾问小组成员
本次观看萨提亚《家庭治疗教学3—家庭重塑》的教学影片后,较上次有了新的感受和启发。关于什么是“重塑”,如何理解“重塑”,我的思考如下:
1.“重塑”与“雕塑”不同,“雕塑”只是再现了某个场景或某种应对姿态,而“重塑”是让被重塑者站在局外“导演”,通过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呈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在重塑过程中,被重塑者站在一边,用现在、当下的眼光、感受看到曾经的家人和自己,会从中找到新发现,并且对当时的一切有了新的认识,就此与过往、家人、自己产生一定程度的和解;
3.家庭重塑时,会将家庭系统中缺失的部分直接呈现给被重塑者,无论被重塑者是否愿意接受,内心极力回避的部分被外化,被重塑者必须面对。而一旦面对,看到问题所在,就已经是疗愈的一部分,为接下来处理相关创伤、感受的过程找到了方向;
4.在影片的第二部分,重塑盖瑞和珍的家庭时,我注意到萨提亚专门细致到每位家庭成员站的位置、面对哪个方向,这样更能引起被重塑者内心的感受,比如:盖瑞的妹妹戴安娜,站在父母之间时面向父亲,而其他几位孩子包括母亲都是背对父亲,这样的画面呈现出来,作为旁观者的我会直接看到父亲被孤立,可能这对于盖瑞来说,理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某些行为就变得更加容易;
5.家庭重塑除了让被重塑者面对缺失、回避的部分外,还可以唤起被重塑者的记忆。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珍觉得自己的家庭中少了“人性层面的连结”,而自己选择盖瑞的原因就是盖瑞是一个比较容易动情的人,“我想那是我选择他的原因”。
可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带着原生家庭教会的模式与另一半相处,渐渐的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和他(她)在一起,看这个人不顺眼,产生“我怎么会选了这么一个人呢”的抱怨,通过重塑,也让被重塑者看到了自己渴望、被吸引的部分;
6.通过重塑,寻找到支持自己的力量,可能身处其中忽略的、未被发现的部分,也在家庭重塑中显现出来,让被重塑者在看到的那一刻,觉得“原来我还被爱着、支持着”,一瞬间拥有强大的力量。
在研讨的后半部分,浣洁老师带领大家现场体验了一个案例,通过家谱图以及老师的提问,体验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庭结构,也对困惑点有了新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带领家庭成员找到解开困境的钥匙。(因涉及体验者隐私,案例暂不分享)
作者简介:张敏
曾从事财务工作,因为热爱心理学,考取了国家三级咨询师证书后,一直在点亮家庭心理成长中心持续学习和实践。是一位尝到心理学甜头的成长者,也是一位非常愿意分享自己育儿心得的学习型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