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学习总结(一)
文:张敏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是一种有关人类行为和认知的关系框架方法,认为人类语言(即认知)是负面情绪和心理病态的来源。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让人开心,也可以让人痛苦。认知与行为、情绪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ACT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学习过程中,以一个“我对狗过敏”的案例贯穿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了对ACT操作方法的理解。
当我们看见“狗”这个字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我想到了:小的、卷毛的、眼睛黑亮的、黏人的、宠物、大的、攻击性的、助人的、过敏、看见它就绕开、担忧…直接从一个字,联想到了这种动物的外表、习性,再到后来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呢?因为个体所处的社会中,各方面的因素都会相互作用并影响人的心理事件。
而我之所以对“狗”的反应一下就过度到了情绪,是因为经历了特定事件。大学毕业要实习,我刚到成都,准备住在亲戚家,刚进他家的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姐姐过几天就要回来,你肯定不能一直住在这里哈。”那时候的我无助却也倔强,第二天就搬到了朋友的亲戚家住。
初来乍到的我,除了需要适应从学校走向社会,还要适应一个人在外地、寄人篱下等状况,很快就生病了。当时以为是感冒没在意,到了半夜突然喘不上气,为了不打扰别人一直忍着,后来感觉自己可能就要死了的时候,还是求助家里的哥哥帮我打120,哥哥带我去了最近的医院,医生说是因为宠物毛引起的哮喘。虽然病很快就好了,但是那种濒死的感觉却让我从此对各种宠物望而却步,再后来发展到害怕宠物,以致于女儿说想养一只小狗时,我强烈的反对态度,吓着了她。老公也因此说我是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家人间的误会越来越深。
带着各种误解、质疑、争吵生活了10年,包括自己在内的家人们,都默认我是真的对动物毛过敏,但很多时候我也悄悄做一些实验,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对待接近我的宠物,其实身体不会出现反应。只有在被动物惊吓,或是我极度排斥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全身红疹的情况。
遇到问题,换掉背景环境中不愉快的经历,直接面对事件本身,会发现认知中的缺陷和片面性。当自己看到认知中的不合理,更加灵活的控制思维时,很多心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