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了,要不要告知孩子?(上)
在现代社会中,受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亲密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离婚率逐渐攀升,许多夫妻不再愿意被婚姻禁锢,选择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新的规划。毕竟,一段糟糕的关系为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自身的负面情绪,也为孩子做出了错误的示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好聚好散”是结束一段婚姻最理想的方式,但这个过程,是否需要孩子的参与?是否需要他们“知情”,听取他们的意见呢?可能你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知道大人的决定”,或者,“如果孩子知道我们离婚,会受不了的,所以我们打算一直瞒着他,瞒不下去的时候再说吧。”其实,大量的研究表明,还处在婴儿时期的孩子就能准确感知周围人的情绪。夫妻关系是否和谐,你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也许只是为了配合你们的“隐瞒”,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或是故意以“生病”或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来试图挽救你们的婚姻,维护自己心目中的“家”。
在一次咨询中,一位高三学生告诉我:“我知道他们已经离婚了,却还在我面前装出一副很恩爱的样子,真的很讨厌。”他不敢与父母当面对质,害怕一张口这个家就真的散了,但心里又很清楚,父母离婚是既定的事实。就这样一直陷在痛苦中挣扎,直到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
父母制造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假象,以为这样就能粉饰太平。你们为什么宁愿说谎,也不愿让孩子知道离婚的事实?这样真的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吗?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知道离婚的消息后,承受不住打击,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因此对父母心生怨恨。担心孩子承受不住来自外界的风雨,小心翼翼照顾着他们的一切,把他们当成温室里的花朵。这样的保护某天一旦被破坏,造成的伤害会更加严重。就好像这位高三学生所说,父母离婚对子女来说的确痛苦,但相比而言,父母勉强维系的关系让他们更难忍受。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我的两个朋友,都生活在离异的家庭中,却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小A从小非常懂事、成绩优异,是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她注定不快乐,也不愿意与人分享内心的痛苦。中学时候得了抑郁症,但她的爸妈并不知道。后来父母因为性格不合而离了婚,离婚后的两人不再针锋相对,在小A面前提起对方时,也都尽量说对方的优点,避免带入负面情绪。每逢节日也会通过小A 给对方带去问候,遇到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也都能尽量好好商量。虽然小A偶尔也会对家庭的不完整感到遗憾,但更多的是庆幸,父母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性格也有很大的改变。渐渐的,小A敢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到当初父母吵架的原因并不是自己,那么多年压在心里的不安一下就消失了,变得越来越容易快乐,生活也因此而变得美好起来。
而小C的父母因为离婚,觉得对小C亏欠,拼命用钱来补偿。他的家庭条件普通,但只要小C开口要的东西,父母一定会满足。小C的抚养权被判给了爸爸,爸爸经常会对小C 说:“你妈妈一心只想着挣钱,根本不想带你。从小都不管你。”父母离婚的时候小C才上小学,听到爸爸这样的话非常伤心,也慢慢的对妈妈有了怨恨。每次回妈妈家,也总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妈妈吵架,妈妈也常对小C说:“都是你那个没本事的爹,把你教成现在这个样子。”互相在小C面前指责对方。渐渐的,小C长大后,学会了在爸爸家受了气就往妈妈家跑,反之亦然。现在已经是20多岁,却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妈妈帮他找了一份工作,他不是嫌苦就是喊累,和周围的人也无法相处融洽,父母都很头疼。
萨提亚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婚姻,至少有一个好的离婚。我们所谓“好的离婚”是指,最起码在离婚这件事上,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引导。
在小A和小C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父母对孩子正向引导的重要性。其实在离婚这件事情上,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并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离婚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