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人心—叙事绘画心理治疗法学习有感
2018年5月5日及6日参加黄晓红博士的叙事绘画心理治疗法的初级课程,中途姨妈突然过世,不得不中断学习,今天终于完成,很是感慨。当初学叙事绘画的时候,还没有学催眠,也没有学沙盘游戏,而今天再去看画、析画的时候,突然发现今年学的课程都是在跟自己的潜意识对话,特别有趣。
叙事绘画心理治疗法是将叙事疗法和艺术治疗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临床心理治疗模式。作为这个疗法的初级课程,更多的是为我们学员打开一扇门,先帮助我们了解投射绘画法可以在日常生活、自我成长、心理辅导上的应用。
什么是投射绘画法呢?
投射绘画法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最终纳入一门心理治疗学科之下:艺术治疗。投射绘画法通过简单、模糊、不确定之指导语,引起对方的反应,在充分的想象空间,将个人深层次之动机、情绪、价值观与愿望,呈显于绘画作品上。创作者会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潜意识,透过画笔呈现出来。
那什么又是投射呢?
简单地说,投射就是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态度、愿望和情绪,投射到环境中的人或事物之上。
人类每天带着意识去面对世界,却忘记了在我们内心深处,有另一个潜意识在运作。越来越多人发现,在人际沟通这回事上,有心无力。因为语言之于沟通,有时不仅没帮助,更可能成为沟通的障碍。
在黄老师的课堂上,透过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不用说话,可以看到特别特别多的信息,“画一间有泳池的房子”,“画出你心目中的树”,“画一男一女”,等等等等,泳池代表的是你的爱情观,房子代表的是你的的家庭,谁大谁小,你的家庭与爱情是否平衡?让你加一条蛇你会加在哪里,蛇代表的是性,它的位置、状态等代表的是你的性观念,树代表的是生命力,树干、树枝、果实等等都有意义,知识点层出不穷,我在吸收、我在重构、我也在怀疑,这样的解释是不是牵强附会?是不是不可证伪?甚至是不是迷信?所以对于我这种怀疑论者,上中级及高级班就是最好的选择,哈哈。
黄老师在最后强调《析画须知》时告诉我们:不作预设、不为炫耀、不要硬套、对机分析、一字千金、心细如尘。
其实不管是投射绘画、催眠、沙盘游戏都只能是在倾听、共情、和来访者产生深深的连接后,做的跟潜意识对话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让来访者得到疗愈。如果你把学到的知识带着优越感、带着预设去生搬硬套、去故作高深,那别说无法帮助到来访者,更可能的是会带给来访者包括咨询师自己深深的伤害。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