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的孩子,妈妈只需做对三件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可是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却是让家长很头疼的事情。其实这并不难,只要家长做对了三件事,孩子就会很自信。
妈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尊重与信任
这里讲的尊重,一是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家长们特别需要了解一些儿童发展的规律,知道各个年龄段的发展是怎样的。
我儿子从两岁开始喜欢排顺序,他总是把他的10几个奥特曼模型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一排,如果你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每次的顺序基本都是一样的,这个游戏一直玩了4年多,直到上小学才慢慢不怎么玩了。洗漱也是每天必须先洗眼睛,洗脸蛋、洗鼻子,然后整个脸胡噜一下,然后洗耳朵,洗后颈窝,洗手这样的顺序,并且必须边洗边念,任何一个步骤错了都得重来。当时孩子爸爸就很着急,私下里跟我说,完了,这孩子太机械了,不知道变通,脑瓜子不行。其实,这是孩子在经历他的秩序敏感期,通过外在秩序的建立来建立内在的秩序。
有的家长在孩子4、5岁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学写字,这个年龄的孩子小肌肉力量还很不好,写出来的字要么歪歪扭扭,要么太轻看不清楚,家长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糟糕,写的字完全见不得人。孩子也觉得很挫败,然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家长不了解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提了高于她的发展阶段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花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了解自己那一朵,静静地等待。这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是最大的尊重。
二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的特殊性。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比较就像一个魔咒,对孩子的自信有着致命的杀伤力。而且,很多家长的比较方式还很刁钻,专门找自己孩子的弱项跟别人家孩子的强项比较。自家的孩子安静,不喜欢表演,他就说你看看人家某某某多外向,让唱歌就唱歌,让跳舞就跳舞,你就一榆木疙瘩,成天就知道玩积木;自家的孩子爱表演,他就说,就你人来疯,让你干嘛你就干嘛,看人家谁谁谁多坐的住;看人家谁都能数到100了,你连10都翻不过;看人家嘴巴多甜;看人家谁画画都得了奖......孩子在这样的比较中会越来越关注输赢,越来越怕失败。
尊重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信任:自信来自哪里?我们最初的自信大都来自于他信,也就是我们的重要他人对我们的信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重要他人,所以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尤其重要,当孩子把父母对她的信任内化成自己对自己的信任时,自信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倡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2岁的时候,孩子端一碗粥,你怕他弄洒了,孩子刚一端起来,你说,小心,你端不稳,还是妈妈来吧;3岁的时候孩子要自己盛饭,你说“不行,会烫着你,还是妈妈来吧”;4岁的时候孩子要剪一张纸,你说“会剪到你的手的,还是妈妈来吧”,这就是不信任,你一直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那么,孩子怎么能建立起“我能行”的自我认知呢?有的家长说,这不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吗?安全很重要,我们可以教孩子怎样保护自己,而不是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信任的第二个方面是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是通向技能的掌握的捷径。只要我们相信孩子善于总结,相信孩子能在错误中吸取教训,相信孩子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就可以接纳孩子洗碗时打碎了杯子,开冰箱时摔破了鸡蛋,吃饭时撒了一桌子。只要你充分的相信孩子,孩子就会充分的相信自己。在父母的尊重和信任的滋养下,孩子自然就会形成“我能行”的信念,这个信念会支持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支撑他敢于挑战。
家长需要做的第二件事:看见和认可。
很多家长不明白看见是什么。我给大家举几个看不见的例子吧。孩子花了半小时画完了一幅画,她高兴地举着画朝你大喊:“妈妈妈妈快看,我画的”,你一边玩着手机一边说:“好能干”;或者你正在忙,于是不耐烦的说“吵什么呀,没见我正忙着吗?”
又比如:孩子发现树上有一群蚂蚁抬着一条虫子,惊讶的拉你的手说:“妈妈!看蚂蚁,还抬着虫子。”你一把把孩子扯过来,教训道“别过去,那边脏”。这些都是没有看见孩子。
看见,就是与孩子同在的一种感觉。孩子花了半小时画的画,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我们可以接过画跟她一起欣赏,问问她画的什么,为什么天空是粉色小草是黄色?告诉她你能静静地花这么长时间画画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蚂蚁搬虫子对孩子来说是大发现,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重要。我们不妨停下来,陪孩子一起观察,一起惊叹小小的蚂蚁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相对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弄脏衣服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是看见。看见也是一种认可。认可不是表扬,认可是一种接纳,是没有是非对错的评判的,一种全然的接纳。
当你充分的看见和认可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形成“我是重要的”这样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会支持她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妈妈需要做的第三件事:表扬和鼓励。
我们要善于不断的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肯定她,鼓励他。在一次家长课上,我让家长写出孩子10条优点和10条缺点,竟有超过一半的家长说10条缺点很快就完成了,而10条优点却实在凑不够。而在接下来的觉察中发现,这些缺点基本都是家长们反复念叨、反复指责的。你会发现,你关注什么,孩子就发展什么。如果你关注的是孩子的缺点,你会发现她的缺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固化;如果你关注她的优点,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具体细节,而不是仅仅用“你好厉害啊”,“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太懂事了等等。而要说“你刚刚很想多看会儿电视,但是你还是遵守了我们的约定,准时关掉了电视机,你好厉害啊!”“刚才在电梯里碰到楼下妹妹,你主动把手里的饼干跟妹妹分享,你真是个好孩子”“今天上午你跟妈妈一起逛超市,主动要求拎购物袋,让妈妈不那么累,你真懂事”;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我们最好不要说“你和小朋友比赛得了第一名,妈妈为你骄傲”而要说“妈妈注意到你即便是有一些落后的情况下还是继续坚持,没有放弃,妈妈为你骄傲”。父母表扬的是过程是努力,孩子就会关注过程,继续努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我坚持努力,一定可以的。
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认可、表扬,如果做得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呢?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败,一味的用表扬就会让孩子对你的表扬产生怀疑。当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鼓励。从根本上来说,鼓励也是一种信任,信任孩子的下一次会有进步;鼓励同时是一种支持,传递的是孩子,勇敢的往前走吧,如果遇到困难,我会一直在。这就给了孩子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
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就会慢慢的让孩子形成“我是有价值的”这样一种信念。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价值感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孩子形成了我能行、我是重要的和我是有价值的三个信念的时候,他就能从容的面对未来未知的情景了,他就会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能够坚持,而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