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过于强势和理智,孩子会怎样?

2019-01-18 08:53:49 郭素 121

先说强势。一般强势的母亲表现得比较有权威性,控制欲比较强,而且对孩子会很严格,要求高。家长当然都期望儿女成龙成凤,但强势的母亲会采用更加高压的方式教育孩子。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所以,有强势母亲的儿子一般会表现出逃避。

强势的女人面对丈夫,一般是比较挑剔的。如果正好丈夫不是很优秀(现实生活中往往强势女人的丈夫都不会很优秀),那么他们的相处模式主要会是妻子指责丈夫,丈夫隐忍或逃避的比较多。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父亲时,在孩子看来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的时候,她其实也等于在嘲笑和奚落同为男性的儿子,所以,强势的母亲拥有一个懦弱的儿子的几率会很大。

大概说来,母亲过于强势,可能会给儿子带来以下影响:

1、       男性化不足,就是社会上说的“娘”。母亲强势,孩子会本能的向强势一方认同,儿子在家里看不到男性力量,对母亲一味顺从、逃避,缺乏阳刚之气,可能存在焦虑、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碍,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孤僻、自卑等。

2、       规则意识不强,对真正的权威缺乏敬畏心。在一个家庭中,母亲代表包容、慈爱、灵活的一面,父亲代表规则、要求、力量的一面,父权丧失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不仅不能从父亲身上学到敬重权威、遵守规则和边界,而且还会认为男性就是和父亲这样的。母亲过于强势,孩子自然的和母亲结盟,反对或者轻视父亲。

3、       孩子可能压力过载。强势母亲往往是能力出众和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培养孩子当成自我实现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于是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强势母亲多半付出很多,而这样的付出是需要孩子的“乖”“学业有成”等等作为回报的,结果这些“付出”成为孩子心理巨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使孩子很自卑。

4、       孩子难以独立。强势母亲会表现出非常的控制,很难允许孩子说不,更不可能让孩子有自主意识,往往期待孩子的未来都在自己的规划之中,上什么学校,进什么培训班,学不学某个乐器跟那些孩子玩,可能都要自己说了算,长期处于母亲的强势控制下,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机会独立做决定,一切都由强势母亲教导、指挥、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承担,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生活的能力,形成对母亲无条件的服从和依赖。   

5、       学会逃避、消极抵抗。强势母亲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觉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孩子在强权压力下,知道抗争是无用的,虽然内心在说“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顺从,这也是孩子感觉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有自主权。于是,孩子面对自己不能掌控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出现拖拉、磨蹭的现象。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比较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因为虚拟世界里没有掌控的母亲。而且,这样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会非常沉默,不愿意与家长交流。

6、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弱,尤其是与同性交往更不容易。早年深埋在心里对男性的否定、轻视,让他很难对同性建立认同,加上在强势母亲的管理下,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绝,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防御模式,使他有被社会孤立的倾向,难于融入社会。 

  

再说说过于理智会有什么影响。

1、一般的母亲形象是感性的、敏感的,过于理性的母亲会经常对孩子说教,讲道理,却从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孩子难以从母亲身上看到情感反馈。孩子很难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小小孩会把这样的情形解读为:“妈妈是不爱我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伤害。让他很难建立高自尊和高价值感。长大后表现出来的就是不自信。

2、过于理智的母亲对孩子的情绪表达不够重视。当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亲倾述时,理智的妈妈很快会把注意力放到问题的过程、真相、解决方法等实质性的方面,试图建议孩子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去感受、倾听孩子,孩子的情绪得不到表达,同时母亲的建议又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孩子很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而且,理智的妈妈会阻碍孩子清楚的表达情绪,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甚至批评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贬低孩子情绪反应的价值,逐渐压抑了孩子的情绪表达。久而久之,孩子会感到无法得到母亲的理解,无法和母亲沟通,逐渐不再尝试向母亲吐露心声,亲子之间的距离也就逐渐拉开了。然而,没有表达的情绪作为一股能量堆积在身体里,可能转化为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抑郁情绪或者脾气暴躁。

4、理智型妈妈经常用应该代替孩子的感受,忽略孩子作为一个“人”的需求。孩子常常需要遵守很多明规则或暗规则。如果孩子违背了规则,就会受到妈妈的批评。过多的规则会压抑孩子的自由,束缚孩子的行动,不利于孩子自由地成长和发展。事事需要考虑规则,会使孩子变得遇事犹豫,畏首畏尾;事事循规蹈矩的孩子,看似中规中矩,却也缺乏创新精神,不敢突破常规。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个性谨慎,少有冒险精神。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