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千元的礼物,我该给孩子买吗?
圣诞节前几天,闺蜜发微信求助:儿子圣诞节许愿—希望圣诞老爷爷送他一套乐高。闺蜜纠结了,孩子许愿所指的乐高一套上千元,他已经有了一套小一些的乐高,都知道圣诞老爷爷送的礼物其实就是爹妈买的,那我该不该给孩子买这个价值不菲的礼物呢?
闺蜜纠结的原因在于:
买—9岁的儿子非常喜欢乐高,喜欢搭建房屋、构建工事,为了搭建工事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在商场里看到这套乐高的时候,根本迈不开步,反复看没有拆封的包装,就能看一二十分钟;自己也不是承担不起;
不买---仅仅是个玩具,就需要花上四位数,感觉有些不值;这么贵的东西,如果他想要就买,以后3000、5000甚至上万的东西是不是也要无条件满足,这样的话,孩子会不会欲望无止境,还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从来不会买奢侈品,感觉这样价格的玩具对孩子来说是奢侈品,会不会让孩子的消费观、价值观扭曲?
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
我确认了几点,首先这样的要求孩子并不是经常提出,而且,他是真的认为圣诞节礼物都是圣诞老爷爷送来的(小朋友从小接受的华德福教育,而且父母一直很配合这个美丽的童话,孩子相信这一点);然后,小的那套乐高的确无法满足他造大工程的需求了;他是真的好喜欢好像要一套大的,完成他小脑瓜子里的构图,和他的同学们有没有大套乐高没有任何关系,即不存在攀比的问题。
确认这些之后,我建议闺蜜满足孩子。
因为在孩子看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能够得到心仪礼物代表着圣诞老爷爷认为自己是个可爱的孩子,同时,全世界那么多孩子的情况下,圣诞老爷爷能够听到自己的愿望并予以满足,说明自己是幸运的;如果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总是可爱和幸运的,那他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可能碰到的困难,就这一点上讲,满足他的愿望意义重大;
第二,孩子并不是任性的要求。他甚少提出类似要求,这次,他真的是需要。我们常常疑惑,为什么为孩子做了很多,孩子没有感受到爱。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付出的并不是孩子需要的。
有个来访者,孩子10岁,不愿意跟家长说话,一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咨询几次之后,孩子告诉我看到妈妈就很烦,听到他说话就生气,因为她什么都想管,什么都能唠叨半天,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妈妈很委屈,说辛辛苦苦给孩子规划未来,为了给他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送他上重点小学,租房子陪他,给他报各种特长班,周末在不同的机构来回跑。付出那么多,孩子还这样。她不知道,孩子要的是陪伴,不是控制;要的是引导,不是唠叨;要的是理解,不是强加。
就像在买不买乐高这件事上,孩子要的都是自己的构想得到支持,你却想趁机让他学会节约,这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第三,同一件物品,在孩子眼中的价值和在家长眼中的价值是很不同的。家长更多的从公里的角度来判断价值,孩子却从感受来判断价值。在家长眼中,那是玩具,在孩子眼中,那是通向他的梦想的工具,孩子用乐高搭建自己的世界,和家长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是一样的。和梦想有关的价值,根本不是钱能够衡量的。而且,在刚好需要的时候予以满足,孩子的幸福感会成倍的增加,否则,事后的弥补于事无补。错过了就过了。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希望拥有一台电子琴,因为我非常希望能够抚琴而歌。无奈家里拮据,不能满足,10几年后,机缘巧合我拥有了两台电子琴,但心中的遗憾从未平复,而我再也没有爱上唱歌。
当然,乐高不用于其他玩具,它本身是对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有帮助的,这也是我倾向于支持孩子的一个原因。
总的来说,我们在考虑是否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价格因素,还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