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生命中的什么存在
文/陈浣洁 点亮家庭心理咨询师
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时,父母们总是会很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乖宝宝好象变成一团火,碰都碰不得。这个时期来找咨询师的人,要么是青少年自己,要么是父母,咨询的焦点似乎集中指向学业波动、亲子情绪和沟通问题,张力很大,彼此互不待见,互不理解,实在是太过棘手。
孩子的新潮发型服装、怪异行为,父母要么神经紧张兮兮,要么然视而不见,用什么态度或者面目来面对这些“新现象”呢?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给我们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事情不是不合法、不道德的、导致发胖的,那就给予孩子你的祝福。”
为什么大师的建议如何清晰,而父母们却做不到呢?
萨提亚认为,父母们常常是用消极的方法来想象自己孩子的青少期,当然中国家长担心网络和游戏成瘾、早恋与性、冲动和暴力;外国的家长估计还要加上酗酒、吸毒等问题。有一点,就很容易放大。视性如猛虎,越界就是严重的伤风败俗,加之我国的青少年性教育一直跟不上,我在咨询里时,经常会听到年轻女性讲自己以为接吻会怀孕而担心了好久;偷偷去做无痛人流导致婚后出现习惯性流产,甚至终生不孕等等令人遗憾不已的结果。
孩子在青少期的时候,的确是一个特殊时期,孩子倾向于发展自己的同伴关系,比起父母来说,他们更在乎同学们看法和评价。这样的做法让父母很不开心,经常有父母说,又不是同学养Ta,但是Ta的意见首先考虑同学,不太听父母的。而太听父母话的孩子,长大以后一般都没有主见,到青年期如果完不成了结婚和发育等终生大事,也会被父母抱怨。家长和青少年都挺为难。
总之做孩子在青春期感到孤立和沮丧的时期,主要父母嘴上没有说什么,其实心里意见很大,主要是孩子的表现出的差异,仿佛成了一条亲子之间的鸿沟,人们形象地说这是一条代沟。记得当年说80后是有问题的一代,后来又说90后是有问题的一代,现在轮到了00,因此代沟其实主要是家长不太信任孩子,太过喜欢干预青少年的生活细节,或者过度保护孩子(就是不敢相信孩子的能力)。
青少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青少年就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容易自负地认为“天下老子第一”,实际上真正走向社会以后,又会处处碰壁,因此青少年既特别需要尊重,又特别需要爱。尊重是要相信任孩子,给孩子的空间去独自面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情绪和生理变化。爱,就是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需要和成长,按孩子的需要去引导孩子。
爱与尊重是人们的归属的需要,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是在第三层,是基本生理和物质需要之后,才出现的精神需要。而当父母的,最容易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和学业,可以说是最底层的需要和外部需要,这样就是把孩子成长的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依赖与独立,相互依存等等都这青少年阶段的生命主题,如果完成得好,孩子就将成长一个自我价值感很高(高自尊),掌握了一致性沟通的人;如果未能充分完成,青少年时期很可能难以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焦虑与愤怒,冒险与谨慎,安全与责任等等方面的事情,则会推迟心智成熟的来临。
萨提亚鼓励家长和其他成年人,要用具有启迪性的方式来来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度过暴风骤雨的人生阶段,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又能带给世界带来安全的人。
青少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一位妈妈陪伴孩子做了几次咨询之后,微信上曾经跟我有一段非常好玩的对话:
妈妈:“孩子是上天派来整妈妈的人呀?”
咨询师:“是啊,孩子就是来讨债的。”
妈妈:“哈哈哈,哈哈哈。”(配上的表情是一个尴尬的笑容)
咨询师:“其实,孩子就是上天派来让父母成长成更完善,更成熟和更有耐心的人。”
妈妈:“谢谢你,陈老师。”
作者小传:陈浣洁,现居成都,点亮家庭资深心理咨询师、系统家庭治疗师。微信号:jessiecd,点击二维码即可找到我哟。